(一)亞里士多德不知道“形而上學”?
讓我們學習一下形而上學的創始人亞里士多德(死于公元前322年),
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與他的老師柏拉圖(死于公元前348年或公元前347年)稱為“西方哲學之父”,他談了這件事。
圖1:古希臘雕塑家萊西普斯(死于公元前300年)的亞里士多德雕塑的羅馬復制品。
作為一門學科,形而上學最初是亞里士多德在一本14卷的書中構建的。
圖二: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中世紀手稿。
雖然亞里士多德本質上創造了這門學科,
但是他從來沒有用“形而上學”這個術語來指這個學科……
亞里士多德用的四個詞是,
“第一哲學”、“第一科學”,
“智慧”和“神學”。
也就是說,
亞里士多德本人并不真正知道“玄學”這個詞(無論是漢語、英語還是其他語言)是什么意思……
(二)“形而上學”和“《物理學》后”
“玄學”一詞最初是亞里士多德著作的編曲人用來命名這部著作的。
“形而上學”一詞的字面意思是“在物理學之后”。
編輯之所以用這個詞,可能只意味著這部作品在作品的編排順序上位于《物理學》之后。
學生學完《物理學》要學《物理學》,也就是《在物理學之后》。
(但是很多學玄學的同學,比如我,并沒有完整的讀過《形而上學》.(
之后,哲學家們逐漸開始用“形而上學”這個詞來指代亞里士多德創立的學科。
雖然有時也使用“第一哲學”、“神學”等其他名稱,但“形而上學”是一個更常用的名稱。
“玄學”和“道教”
先說中文的“玄學”這個詞。
以及用“形而上學”一詞來翻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是否合適。
“玄學”一詞來自《物理學》的第12章:
"形而上的叫道,形而上的叫器."
圖5: 《易經系辭上傳》示例。
那么,“玄學”,如果只從漢語理解的話,應該是“道家”(與“工具主義”相對)。
即“研究無形的、非物質的、可以作為規律或指南的事物的學科”。
然而,亞里士多德所創立的形而上學卻遠非“道家”…
雖然“玄學”是一個華麗而有根據的翻譯,
但也是一個容易引起誤解的翻譯。
因為“玄學”一詞具有太強的中國哲學固有內涵,很難強加其他內涵于其上。
4.什么是玄學?
那么,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是什么?
其實這是最難回答的哲學問題之一。
亞里士多德自己對形而上學對象的解釋是模棱兩可的。
有時候,他說對象是“正在作為”;
有時,對象是“第一原因和原則”。
也許對形而上學對象最清晰的定義是由中世紀最著名的阿拉伯哲學家伊本西納(拉丁名“阿維森納”,死于1037年)提出的。
伊本西納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在伊本西納之前,中世紀的阿拉伯哲學家讀亞里士多德;但是在伊本西納之后,中世紀的阿拉伯哲學家只閱讀伊本西納。
圖6:刻在銀瓶子上的伊本西納肖像。
根據伊本西納的觀點,一門學科既要有目標,也要有目的。
對象,作為學科的起點,它的存在應該是不容置疑的;
目的,作為一門學科的終點,是需要確立的。
形而上的對象是“存在質存在”,研究關于存在的一切;
形而上學的目的是第一原理,它試圖確認第一原理的存在。
所以,就對象而言,玄學是“本體論”;
就目的而言,形而上學是“神學”。
圖7:伊本西納《易經》的英文翻譯。
那么,到底什么是“作為存在的存在”,是神秘的東西嗎?
“作為存在的存在”并不神秘,
是指一切存在的事物和一切存在的人。
玄學的研究對象是眾生。
每門科學也研究存在物,但每門科學只研究存在物的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存在物。
比如數學研究“作為數和量的存在”,
物理學研究的是“作為一種物質,移動和改變著的存在”,
生物學研究“作為生命和生命體的存在”等等。
那么,我們就要有一門同時研究眾生的學科,而不局限于眾生的某一部分。
同時,我們考察眾生的分類、結構、相互關系等等。
圖8:眾生示例。
這個學科是玄學。
所以,什么是廣義的學科玄學。
如果思考無限宇宙讓你頭暈目眩,
那么想想玄學,眩暈應該只會更強。
如果這個時候對玄學感興趣,去找書或者文章(參考最后的“擴展閱讀”),
(雖然都很難讀懂.(
那么恭喜你,你的半只腳已經踏入了真正的哲學殿堂。
總之,關于真正的形而上學,我們需要知道以下幾點:
(1)形而上學本質上是亞里士多德創造的,但“形而上學”這個名字是他的書的組織者給的。
(2)從漢語理解的“形而上學”,并不是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理想翻譯,因為“形而上學”與中國哲學中的“道學”相去甚遠。
(3)“形而上學”是研究“作為存在的存在”和一切存在的學科;每門科學只研究存在的某一部分。
至于玄學如何同時研究眾生,
我們以后再談。
來源:燈塔,歡迎分享這篇文章!
燈塔
相關文章
- 上一篇:節約能源的好處有哪些(節能減排的好處有哪些)
- 下一篇:沒有了